国内电商频频出海,京东阿里开辟不同海外市场
随着国内电商市场竞争白热化,2025年中国电商巨头纷纷加速出海布局。京东与阿里两大阵营分别选择欧洲与东南亚市场,以截然不同的策略开辟新战场,为跨境卖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一、京东重启Joybuy:聚焦欧洲核心市场的品质突围
京东旗下跨境平台Joybuy在经历五年蛰伏后,于2025年重启欧洲市场。此次战略调整放弃了此前Ochama覆盖25国的广撒网模式,转而深耕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等六国核心市场。这一转变背后,是京东对欧洲消费市场的精准判断——该区域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物流时效要求严苛,恰好契合京东"品质+效率"的核心优势。
为强化本地化运营,京东于2025年7月以22亿欧元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,获得MediaMarkt等线下渠道资源。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的协同,Joybuy可实现"线上下单、线下体验"的全渠道服务,这在欧洲市场尚属创新模式。分析人士指出,京东此举旨在复制国内"自营+物流"的成功经验,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欧洲市场的竞争力。
二、阿里深度整合:天猫-Lazada打通降低东南亚出海门槛
与京东的重资产模式不同,阿里选择以生态协同开拓东南亚市场。2025年8月,天猫商家后台正式上线"一键轻出海"功能,通过系统级打通Lazada,实现商品信息、订单处理、物流配送的全链路自动化。商家只需将货物发往国内仓库,国际物流、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承担,且无需额外支付运营费用。
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Lazada的本土化能力。作为深耕东南亚十年的平台,Lazada不仅拥有成熟的物流网络和支付体系,更能提供包括小语种客服、合规认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。此次系统级打通后,天猫商家可直接调用Lazada的本地化团队资源,将出海周期从传统的3-6个月压缩至1个月内。数据显示,项目启动初期已有美妆、家居等领域的头部品牌入驻,部分商家首月订单量突破千单。
三、卖家视角:
两大巨头的差异化布局,为跨境卖家提供了多元选择。欧洲市场客单价高但合规要求严格,适合供应链实力强、注重品牌建设的商家;东南亚市场增长迅猛但竞争激烈,更考验产品性价比和本地化运营能力。值得关注的是,阿里与京东均在构建跨区域生态——Lazada已实现与南亚Daraz平台的同步运营,而京东收购Ceconomy后或将拓展东欧市场,这意味着卖家未来可通过单一平台触达多区域市场。
四、卖家必备的电商运营工具-火豹浏览器
对于跨境卖家而言,多平台运营面临的账号关联风险和效率瓶颈亟待解决。火豹电商浏览器凭借多项核心技术成为破局关键:
1.物理级环境隔离:为每个店铺分配独立IP地址和浏览器指纹,支持全球195个国家的静态住宅IP,彻底规避亚马逊、eBay等平台的关联检测。例如运营亚马逊店铺时,可自动生成包含136项参数的设备指纹,确保账号安全。
2.自动化操作提效:内置RPA工作室支持可视化脚本编排,可批量处理商品上架、广告投放等重复性任务。
3.团队协作管理:提供6级权限管理体系,主账号可精细控制子账号操作范围,同时完整记录操作日志,
作为跨境电商的基础设施级工具,火豹浏览器以"安全+效率"双轮驱动,帮助卖家应对多平台运营挑战。其最低1元/月的设备IP价格和最低20元/月的代理IP价格以及新用户专属优惠,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卖家的技术门槛。在电商出海竞争加剧的当下,选择专业工具构建安全高效的运营体系,已成为卖家制胜的关键因素。
- 上一篇:天猫与Lazada系统级打通,卖家出海新时代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