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政策变革,买家评论功能下线
亚马逊政策变革再次来临,卖家需快速适应从微观评论管理到宏观满意度追踪的转变。
亚马逊官方已正式宣布,其卖家平台中的“买家评论”功能入口将于2025年9月30日永久下线。这一曾被视为处理差评关键工具的功能退出历史舞台,标志着亚马逊评论生态迎来重要转向。新替代功能“买家之声”虽已上线,但仅提供宏观的数据分析,不再保留直接联系留下3星及以下评价买家的沟通渠道。
一、买家评论功能落幕
亚马逊“买家评论”功能自推出以来,已服务卖家超过5年之久,是卖家与买家之间极少数可建立直接联系的官方渠道之一。
该功能允许卖家查看买家留下的详细评论信息,特别是针对产品具体特性的文字反馈,这些细节是改进产品、优化描述的宝贵依据。
更重要的是,它提供了关键的沟通窗口:当买家留下中差评(3星及以下)时,卖家可在评论保留的90天内,通过此功能私密联系买家,尝试协商解决方案。
二、买家之声的新规则
“买家之声”(Voice of the Customer)目前已在亚马逊后台上线,位于“绩效”模块之下。
该功能通过五种颜色标识将商品满意度分为“极好、良好、一般、不合格、极差”五个等级,为卖家提供更直观的数据分析视图。一旦产品满意度被评为“不合格”或“极差”,产品将直接面临下架风险,这与之前的评论管理方式有根本区别。但与“买家评论”功能相比,VOC的结构逻辑更偏平台维度,缺乏评论细节,卖家无法追溯具体问题产生的来源。
三、面临的主要挑战
失去文字评论的洞察力:买家之声目前主要提供的是聚合性数据,如客户体验得分、负面体验指标等,缺少买家给出差评的具体原因。
差评处理难度大幅增加:没有了直接沟通的桥梁,卖家无法针对差评与买家协商解决方案,只能被动接受或通过申诉删除这两种成本更高、成功率更低的选项。
运营成本与技术门槛上升:卖家将不得不依赖更多的第三方工具进行辅助分析和管理,这对中小卖家来说是一项额外的成本投入。
四、库存处理规则同步调整
除了“买家评论”功能的停用,9月30日起,亚马逊还将调整美国和加拿大站点的两项库存处理计划。物流捐赠计划将强制所有卖家加入且不可退出,符合条件的库存商品将通过该计划直接捐赠给合作慈善机构,用以替代弃置处理。批量清货计划改为默认自动注册,若卖家没有手动配置可售/不可售商品的自动处理规则,系统将默认其开启批量清货计划。这些变化意味着卖家在处理滞销、弃置库存时的自主权大幅降低,需要警惕库存失控风险和成本压力。
五、卖家应对策略建议
距离9月30日已不到一个月时间,卖家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适应新规则。
优先熟悉买家之声功能:立即登录卖家后台,深入研究“买家之声”的各项功能和数据报告,理解它如何替代原有评论管理中的信息获取和分析环节。
抓紧处理历史差评:利用9月30日前的时间,通过后台“买家评论”功能尽快联系低分用户,提供补偿方案并鼓励修改评价。
优化产品与服务流程:将运营重心从“索要好评”转向“解决差评根源”和“提升整体客户体验”,重点关注产品缺陷、描述不符、物流问题等关键负面反馈。
检查库存处理规则设置:进入卖家后台,查看是否开启了批量清货计划、弃置处理规则,避免9月30日后被默认执行。
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运营亚马逊店铺?
面对亚马逊评论功能的取消和库存规则的变化,卖家亟需强化自身运营体系。一款专业的多账号管理浏览器如火豹电商浏览器,成为了众多卖家的新选择。
为什么选择火豹浏览器?
1.提供多账号安全管理功能,能够为每个亚马逊账号分配独立环境,有效防止因操作环境相似导致的账号关联风险。
2.店铺防关联技术特别适合在多账号运营的卖家,帮助他们在新规框架下实现成本控制与收益保障的平衡。
3.固定IP地址和独立缓存隔离功能,确保卖家在同时管理多个店铺时,每个账号都有独立的操作环境,避免交叉感染风险。
随着平台规则日益复杂,利用专业工具如火豹电商浏览器进行高效、安全的运营管理,已成为跨境电商卖家的必备选择,亚马逊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单点变化,而是其“评价体系从沟通式向算法式过渡”的重要一步,评论将不再是一个可控变量,而是品牌实力的外显指标。对卖家而言,这是从“口碑依赖型运营”向“产品力驱动型增长”的转换节点。只有真正具备产品力和品牌意志的企业,才能在这次变革中抓住深度机会窗口。